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拓展動態
發布時間:2020-12-13 14:45:26 瀏覽量:924
“漢地的貨物運到蕃(藏區),是我們這里不產這些東西嗎?不是的,不過是要把藏漢兩地人民的心連在一起罷了。”這是藏族傳統英雄史詩《格薩爾》提到的一句話。
西藏,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有著“世界屋脊” “地球第三極” “亞洲水塔”之稱,處在黃河文明與中亞文明的高位交匯處,是探索東西方文化碰撞與交流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區域,也是陸上絲綢之路的一條重要通道。
2020年12月10日,由西藏自治區旅游發展廳主辦的《2020高原絲綢之路旅游發展高峰論壇》在蓉城舉辦。本次論壇以“暢游新西藏·守護第三極”為主題,旨在通過探索高原絲綢之路的文旅融合發展方向,積極協調區域聯動,堅持創新驅動、堅持協調推進、堅持綠色發展、堅持更加開放、促進全面共享,從而連接國際國內的旅游資源,加強區域間的合作與文化交流,促進各族人民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西藏自治區旅游發展廳廳長王松平、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楊銘出席論壇并發表致辭。教育部特聘長江學者、四川大學杰出教授、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游學院、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四川大學博物館館長、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霍巍、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中華傳統文化學院院長王川、中國社會科學院特聘專家、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中國象雄文化院副院長陳泠參加并發表主旨演講。
西藏自治區旅游發展廳廳長王松平發表大會致辭
西藏自治區旅游發展廳廳長王松平發表大會致辭-全景
西藏自治區旅游發展廳廳長王松平在致辭中提到,中央第七次西藏座談會之后,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召開了藏文化和旅游研討會,確定了在十四五期間西藏自治區將打造高原絲綢之路作為具體任務,并且正在協商列入國家項目。他表示,高原絲綢之路是世界上最高的歷史廊道,穿越青藏高原,跨越喜馬拉雅,是古代絲路文明南亞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商貿流通之路、歷史文化交流之路、和親之路,也是民族融合、民族團結之路,不僅推動了青藏高原沿線地區的大繁榮大融合,還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大格局。接下來,西藏自治區旅游發展廳將不斷加強與周邊區域的交流合作,把川渝都市圈戰略以及川藏鐵路、公路、空路、青藏高原二次科考與大香格里拉、茶馬古道、藏羌彝走廊、川藏驛道融合在一起,以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憧憬與共”的愿景。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楊銘發表大會致辭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楊銘表示,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共同開辟絲綢之路,打開東西各國友好交往的紐帶,書寫人類發展進步的輝煌篇章。面向未來,我們將準確把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堅持開放合作,創新發展,以做強茶馬古道文旅品牌、與各位同仁一道精誠合作、攜手共進。
教育部特聘長江學者霍巍發表主旨演講
提出“高原絲綢之路”概念的霍巍院長發表題為《高原絲綢之路視野下的西藏文旅資源》的主旨演講,他提出,“我們的高原不是一座孤島,西藏高原從來就是偉大祖國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原人民從遠古時代就勇敢走向外部世界,締造了很多具有生命力的通道。并呼吁川藏兩省區的旅游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一同攜手做好高原絲綢之路這個題目,講好高原絲綢之路的故事。”
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王川發表主旨演講
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中華傳統文化學院院長王川校長發表題為《試論川藏“茶馬古道”及其多重價值》的演講,通過文獻史料和研究走訪介紹了茶馬古道的由來、范圍、內涵、現狀及多重價值。王校長說到,“茶馬古道本質是一條商道,也是民族融合、民族團結之路,更是一條民族文化的傳播之路。各個民族之間在此交往交流交融。”
嘉賓參與圓桌論壇
圓桌論壇環節上,人類學博士、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錦,西藏大學客座教授、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授、原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系主任李永憲、四川大學旅游學院旅游與景觀學系系主任劉俊,凱撒體壇國際旅游服務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秀珍,風光紀實攝影師、薔薇圖片社創始人呂強就“西藏特色旅游發展機會與挑戰方向”“網紅旅游經濟與區域合作探討”等議題展開對話。
李錦教授在談話中提到,在高原絲綢之路的旅游開發過程當中,要把非遺和文物結合起來,讓文物可以活起來,可以講故事。沿著高原絲綢之路的節點,以非遺建設展示方式,建立非遺旅游景區,讓游客真正體驗到西藏旅游文化的魅力。
最后,王松平廳長在采訪中表示,中央提出在十四五時期要著力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十四五”時期,文旅融合的實踐將進入實質階段。下一步,西藏自治區旅游發展廳也將立足西藏旅游服務升級,深化“地球第三極”品牌打造,在文旅融合的旅游新模式下不斷探索,利用高原絲綢之路將西藏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進行完美融合,努力提升西藏旅游的吸引力,創造出獨特的西藏特色旅游發展之路。